關于舉辦2023年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
教師技能競賽系列
“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
各院部: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國家數字中國建設和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落實《省教育廳關于大力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工作的意見》(蘇教高〔2023〕1號)等文件精神,充分發(fā)揮微課等優(yōu)質教學資源在賦能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滿足師生最為急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需求中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加快推進江蘇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根據《關于舉辦 2023年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精神,經研究,組織開展2023年教師技能競賽系列—“微課教學比賽”,請做好參賽組織工作。
附1:2023年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微課教學比賽報名表
附2:2023年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微課教學比賽推薦匯總表
附3:2023年江蘇省微課教學比賽參考指標
質量管理與科研處(圖書館)
2023年6月20日
2023年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微課教學比賽方案
一、比賽宗旨
1.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激發(fā)教師課程教學改革,鉆研教學業(yè)務的積極性;
2. 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滿足師生最為急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需求中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
3.全面推進我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我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組織機構
由質量管理與科研處根據各參賽老師上報的參賽課程和相關參賽材料,組織成立校外專家評審組,進行評選;
評審組負責對參賽選手的作品材料進行綜合評審。
三、比賽內容
比賽作品分為微課、微課程和智慧教室實錄微課三種類型:
(一)微課
1.微課指依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標準或大綱及相關教學要求,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使學生自主學習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為目標,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視頻、動畫等形式記錄或展示教師圍繞某個(某些)知識點(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2.微課重點考察教師針對特定教學任務,充分、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進行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并將教學的過程制作成為學習資源的能力。參賽教師在自己承擔的課程中選取教學重點難點作為參賽作品的內容,內容要聚焦,主題要突出,注重課程思政,能幫助學生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學習效果突出。
3.微課作品以視頻格式報送(MP4格式,視頻時長5-12分鐘,分辨率不低于720p,文件小于200M)。并同時提交該作品的教學設計文稿(PDF格式,文件小于100M,內容、格式與字數不限)。
(二)微課程
1.微課程指依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標準或大綱及相關教學要求,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圍繞某個主題,以系列微課為主要教學資源,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簡短的在線課程。
2.微課程重點考察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資源、建設在線課程、組織在線教學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能力。微課程教學目標準確、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完整、技術應用恰當、課程思政突出,能引導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突出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3.微課程為在線課程形式,平臺不限。一級目錄為5-8個單元(或章、模塊、項目、任務等),二級及以下內容不限。作品需提供在線使用的網址、帳號和密碼供評審專家評審使用。并同時提交該微課程某一單元的教學設計文稿(PDF格式,文件小于100M,內容、格式與字數不限)。
(三)智慧教室實錄微課
1.智慧教學實錄微課指依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標準或大綱及相關教學要求,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使學生學習達到最佳學習效果為目標,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資源、設備、環(huán)境和相關條件,在智慧教室、實驗實訓室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中開展的真實、簡短、完整的示范教學活動的全程實錄。
2.智慧教學實錄微課重點考察教師針對特定教學任務,充分、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進行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的能力,為其他教師提供教學示范和榜樣。參賽教師在自己承擔的課程中選取合適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內容要聚焦,效果要突出,目標要達成。教學中要注重課程思政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要體現教師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水平。
3.智慧教學實錄微課作品須全程連續(xù)錄制,不允許另行剪輯及配音,不需要加片頭片尾及字幕,不允許使用摳像、虛擬編輯合成等技術。作品以視頻格式報送(MP4格式,視頻時長15-20分鐘,分辨率不低于720p,文件小于200M)。并同時提交該作品的教學設計文稿(PDF格式,文件小于100M,內容、格式與字數不限)。
四、比賽要求
1.微課和智慧教學實錄微課參賽作品為個人參賽,獨立完成教學,并且在本次比賽中只能申報1件參賽作品。
微課程參賽作品可以個人或教學團隊的名義參賽。以教學團隊名義參賽時團隊成員須為同一學校在職教師,成員不超過3人,以主講教師(第一完成人)為主進行教學。參賽作品的第一完成人只能參與1件參賽作品。
2.參賽作品要堅持立德樹人,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課程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品應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3.作品無危害國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適宜網絡公開傳播的內容;作品應為參賽教師本人或團隊原創(chuàng),無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內容。若發(fā)現參賽作品有抄襲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內容,將取消該作品參賽資格。
4.作品參賽報名表中簽字蓋章等信息不全、作品缺少教學設計文稿等材料的作品不進入評審環(huán)節(jié)。
5.參賽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權,同時授權賽事組織單位將本作品制作成集錦出版或在指定公益性網站免費共享(涉密的除外)。已授權其他版權所有的作品不得參加比賽。優(yōu)秀作品將在“江蘇省高校信息化教學優(yōu)質資源平臺”(http://home.jsysy.org.cn)上展示共享。
6.參賽作品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推薦。
根據報名情況和提交的參賽材料,成立評審組,根據《2023年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通知》的評分標準,進行評選打分。按照得分高低確定校賽名次,上報學校校長辦公會研究選出參加省級比賽的參賽作品。
五、參賽對象
參賽對象為學校在職教師。比賽分全日制組(教學對象為全日制在校學生)和繼續(xù)教育組(教學對象為繼續(xù)教育學生)兩類,參賽作品分別開展評審。
六、獎項設置
比賽依據參賽作品數量的比例設獎項。一等獎占參賽總數的10%,二等獎占參賽總數的20%,三等獎占參賽總數的40%。
七、資料報送要求
1.請各院部領導負責組織、協(xié)調與推薦工作,鼓勵教師參賽。
2.請各院部于2023年8月15日(周二)下午16:00前,將完整的參賽資料通過企業(yè)郵箱(超大附件)發(fā)至0385@njou.edu.cn,并進行確認,將院報名表、匯總表打印蓋院部章,PDF蓋章版與Word版一并發(fā)送企業(yè)郵箱。
附1:
2023年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微課教學比賽報名表
學校 | 組別 | □全日制 □繼續(xù)教育 | ||||||
作品名稱 | ||||||||
作品類型 | □微課 □微課程 □智慧教學實錄微課 | 時長 | ||||||
作品學科門類或專業(yè)大類 | 專業(yè)類 | |||||||
第一作者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
所在學院 | 職務 | 職稱 | ||||||
手機號碼 | 電子郵箱 | |||||||
微課程作品填寫 | ||||||||
團隊成員 | 性別 | 出生年月 | 所在部門 | 職務職稱 | 手機號碼 | 電子郵箱 | ||
作品簡介 | (300字內) | |||||||
承諾 | 1.本作品是我(們)原創(chuàng)構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權。保證本作品無任何版權異議或糾紛。 2.同意賽事組織者將本作品制作成集錦出版或在組委會指定公益性網站免費共享。 全部作者簽字: 年 月 日 | |||||||
學校 推薦意見 | 年 月 日 (加蓋學校比賽負責部門公章) |
注:1.本科填寫學科門類、高職院校填寫專業(yè)大類;公共類基礎課程填課程名稱。
2.時長:微課、智慧教學實錄微課填分鐘,微課程填一級目錄數。
3.微課程團隊成員不超過3人,微課、智慧教學實錄微課只能1人參賽。
附2:
2023年南京城市職業(yè)學院微課教學比賽推薦匯總表
報送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 聯(lián)系人: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 手機: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號 | 作品名稱 | 作品類型 | (高職) 專業(yè)大類 | (高職) 專業(yè)類 | 時長 | 全部作者 (第一人為主講人,逗號分隔) | 第一作者手機 | 第一作者郵箱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注:
1.作品名稱請不要加書名號。
2.組別和作品類型請單擊單元格并根據右側下拉列表選擇。
3.本科院校填寫(本科)學科門類和(本科)專業(yè)類,高職院校填寫(高職)專業(yè)大類和(高職)專業(yè)類,填寫時請單擊單元格并根據右側下拉列表進行選擇,請先選擇學科門類或專業(yè)大類再選擇專業(yè)類;無專業(yè)類別的公共類基礎課程,填課程名稱。
4.時長:微課、智慧教學實錄微課填分鐘,微課程填一級目錄數。
5.作者如果是團隊,按序填所有作者名字,中間用分號分隔。
附3:
2023年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參考指標
(一)微課
評比指標 | 分值 | 評比要素 |
課程思政 | 10 | 堅持立德樹人,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課程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
教學設計 | 30 | 教學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內容合理、策略得當,符合學習者認知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充分、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案完整、規(guī)范。 |
教學實施 | 30 | 教學實施與教學方案相符;教學組織與方法得當,教學內容與呈現準確,教學環(huán)節(jié)與過渡流暢,做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融合、突出“以生為本”;教師教學態(tài)度認真、教學嚴謹、表達規(guī)范、技術嫻熟。 |
教學效果 | 20 | 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切實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促進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作品短小精致,圖像清晰、聲音清楚、技術規(guī)范、制作美觀。 |
特色創(chuàng)新 | 10 | 理念先進,設計新穎,技術實用,具有較強的示范性與應用性。 |
(二)微課程
評比指標 | 分值 | 評比要素 |
課程思政 | 10 | 堅持立德樹人,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課程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
教學設計 | 30 | 以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標準,主題突出,目標明確,總目標和各單元(專題)的具體目標設計合理,且相互映襯;結構清晰、內容合理、策略得當,符合學習者認知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教案完整、規(guī)范。 |
課程建設 | 30 | 教學課程與教學方案相符,突出“以生為本”;教學內容呈現準確,教學資源豐富,呈現形式多樣,能夠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習者的差異,適當提供體現差異的學習方案;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完整,技術應用恰當,能夠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網絡環(huán)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開展教學。 |
教學效果 | 20 | 能引導學習者在線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突出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教師指導有效,重視促進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課程及內部資源與技術規(guī)范,制作美觀。 |
特色創(chuàng)新 | 10 | 教學理念先進,設計有效,具有較強的示范性與可推廣性。 |
(三)智慧教學實錄微課
評比指標 | 分值 | 評比要素 |
課程思政 | 10 | 堅持立德樹人,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課程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
教學設計 | 30 | 教學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內容合理、策略得當,符合學習者認知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充分、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案完整、規(guī)范。 |
教學實施 | 30 | 教學實施與教學方案相符;教學組織與方法得當,教學內容與呈現準確,教學環(huán)節(jié)與過渡流暢,做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融合、突出“以生為本”;教師教學態(tài)度認真、教學嚴謹、表達規(guī)范、技術嫻熟。 |
教學效果 | 20 | 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切實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促進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實錄微課圖像清晰、聲音清楚、技術規(guī)范、效果較好。 |
特色創(chuàng)新 | 10 | 理念先進,設計新穎,技術實用,具有較強的示范性與應用性。 |